赖特(N.T. Wright)是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和神学家,以其对新约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的深刻洞见而著称。虽然他的“保罗新观”惹来改革宗人士的批评,但他关于历史的耶稣、基督教信仰核心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获得广泛赞许。《神儿子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the Son of God)是赖特系列作品“基督教起源与上帝议题”(Christian Origins and the Question of God)的第三卷,被认为是关于耶稣复活最详尽的研究之一。
《神儿子的复活》是一部巨著,共一千多页,分五个部分,十九章。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古代异教世界的复活观和古犹太教(第二圣殿时期及其之前的犹太教)的复活观,它们为早期基督教复活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背景。作者在本书的第二、三、四部分,通过探究保罗的复活观、早期基督徒世界的复活观、四福音书中复活节的故事,针对早期基督徒对自我、对耶稣、对上帝的认知进行历史重建。第五部分是本书的高潮,论及早期基督徒尊奉当时犹太人的核心信仰,相信死人复活,又从他们所相信的耶稣死而复活这件事中深化了原先的观念,并由此发展出他们的神学。
赖特的高明之处是将此书定位为一篇依循单一思路的专论,并在第一章提供了一幅思路演进图(advance map):由异教世界观开始,转进到犹太教,再进到早期基督教。由于在许多文章中,复活被用作“死后生命”的同义词,赖特首先对复活作了明确的定义和澄清:复活是“死后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 after death),是一个具有两重阶段的故事,复活是死后两阶段进程中的第二阶段,在复活之前的是一段过度时期过的死亡状态。更明确来说,复活不是死亡的重新描述或重新定义,而是死亡的逆转、消除或被击败,使已通过第一阶段的死人恢复某种肉身生命。(第一部分结论)他在第一章也表明了本书的目标(探究早期基督徒关于拿撒勒人耶稣从死里复活的说法)和研究方法(在研究菁英知识分子著作中的观念之外,更研究实践、故事和象征符号这些构筑世界观基座的元素,以描绘某一个特殊群体的世界观)。
赖特根据原典资料(primary sources)来组织本书,并在论述过程中使用大量二级文献(secondary literature)。赖特首先考察希腊世界对于死后世界的论述,包括荷马的史诗,柏拉图的哲学,以及一些安葬的习俗,指出肉身复活不是异教世界的选项。然后,他整理旧约圣经及第二圣殿时期的文献,指出初期犹太信仰对复活的盼望主要的不是对个体复活的盼望而是对国家复活的盼望。复活被用作以色列国复兴的比喻。然而,但以理书及第二圣殿时期的一些著作反映出终末大复活的盼望:一切义人会从睡中苏醒,肉身复活得生。(第一部分)
赖特从历史学和神学双管齐下,在第二、第三部分梳理了早期耶稣门徒自己在著作中对复活的论述,指出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复活观在基督教的早期发生了突变。一,复活作为以色列复兴的比喻,在这些门徒著作中消失了,一概都是指人的肉身复活。早期基督徒认定耶稣基督成就、应验了犹太人对复兴的盼望。耶稣就是以色列,他的死与复活就是以色列的被掳归回。二,复活不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分为二,先是弥赛亚的复活,然后是弥赛亚再来时祂子民的复活,即全面最终的复活。(8 章 归信与基督论)三,早期基督教把复活信仰从边缘带向中央位置,而且使它从形态模糊变为焦点清晰。耶稣复活这事件像一个枢纽,扭动了门徒的世界观,反映于他们所讲述的新故事(生命的更新、神的儿子、君王),所作的新的象征符号(洗礼),和崭新的践行(向异族宣教)。(推荐序二) 赖特主张,唯有耶稣的复活能为这些修正和变动提供合理的解释。耶稣过后,复活不再只是盼望,而是驱动生命的确据。耶稣的复活也从历史事实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支点。
耶稣的复活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主题,涉及历史、神学、哲学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文献之外,作者还对一、二世纪关于耶稣及其复活的其他著述(使徒教父、早期基督教次经、护教家和早期伟大神学家、早期叙利亚基督教、拿戈玛第文库等文本)悉数作了冗长的探讨,坚定地辩护耶稣复活的历史性和真实性。赖特借历史为信仰做辩护,一方面试图帮助读者对这一事件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理解,一方面又要考虑和回应各种可能的反对意见。他通过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和详尽的论证来达成这个目标。赖特作出了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将所有关于复活的古代文献,从古希腊和古罗马世界,尤其是犹太人的文献,都搜罗和整合在本书中,探讨人们对于死后去哪里,抱持什么样的信念。
虽然作者依循单一思路探讨复活,但他的讨论并非平铺直叙,而是主次有别,错落有致。赖特认为《但以理书》12章2-3节的思想和所用的意象取材自以赛亚书,且呼应何西阿书,是这三卷书中成书最晚的,但作者并没有按照贯通何西阿书至以赛亚书到但以理书的那种思路来讨论,而是从较晚期的但以理书往前追溯。这是因为他认为,阅读《但以理书》12章犹如立于连接犹太人圣经与耶稣时代犹太教的桥梁,既可往后望又可往前瞻,可查看两个时期的思想怎样来去往返。(3章)
这种不按时间或事件顺序的研讨方式也出现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赖特在谈论保罗的复活观时,先分析保罗在加拉太书和哥林多前后书中对自己目睹复活耶稣这件事的讲述,(5-7章)然后再详尽讨论使徒行传中有关保罗与复活耶稣相遇和归信的记载。(8章)而且赖特在讨论保罗书信时又特意将哥林多前后书拿出来作单独讨论,因为他认为复活(耶稣的复活,以及耶稣子民的复活)主导了哥林多书信,值得花更多的笔墨。这样的布局使得本书的内容繁复而冗长,但它也使得本书犹如一幅层峦叠嶂的山水画,层次强,且疏密有致。
本书的架构是由“神儿子的复活”这个主要议题底下的两个子题所支配的:早期基督徒怎么理解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我们对他们所信的内容真实性又有多少把握?前一个问题是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的主题。赖特的结论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历史资料,是个广获承认、已经固定成形、且极具影响力的信念:拿撒勒人耶稣的身体已从死里复活。几乎有证据显示曾经存在的所有早期基督徒,都秉持这个信念。这是他们独特的信仰实践、叙事、符号和信念的核心内容。以这个信念为基础,他们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和主宰,认定创造主已开创了等待已久的新纪元,还有最重要的是,他们盼望自己将来也身体复活。(第五部分导言)
作者在第五部分对第二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耶稣已经复活的说法与两件事情密切相关:一,耶稣的坟墓是空的; 二,众人与复活后的耶稣多次会面。这两件事是真实的,不是幻想,是历史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第四部分复活节故事)。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促成早期基督徒信仰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铺层出早期基督徒萌发信念的有力原因。如果耶稣已从死里复活,那是什么意思? 赖特认为,初代基督徒根据他们的世界观赋予这句话三层意义:一,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二,耶稣是世界真正的主(kyrios);三,耶稣真是神的儿子。
赖特强调,早期基督徒发展以色列神的这种三重观念时,并没有抛弃犹太人的根源。他们不仅谈到一位真神,也向这位真神呼求,向祂祷告,爱祂,事奉祂(乃是奉父和主之名,又奉独生神的名)。因此,当他们谈到耶稣复活的时候,就是谈到神儿子的复活。(第19章)这或许是赖特将本书命名为“神儿子的复活”的原因吧。賴特对耶稣复活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广大信徒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详细而精彩的内容,还请读者自己阅读欣赏。
作者: 伊萨
点击购买《神儿子的复活》(*本书为繁体书):https://wdbook.com/dp/69119866462209
微读书城官网:https://wdbook.com/
微读书城APP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app
微读书城桌面版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