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里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长提摩太.坦宁博士(Timothy Tennett),在他的精彩著作《普世基督教处境中的神学论》(Theology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Christianity)中使用了一个词:基督教信仰的「神学可译性」(theological translatability)。坦宁博士的意思是,随著基督教从一个以西方为主的宗教转变为全球性的宗教,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条既可以也必须翻译为广大受众的语言和文化,以便每个族群都能用他们自己的「乡谈」听到并了解神的大作为(使徒行传2:6, 8, 11)。正如坦宁博士所强调的,这实际上是基督教信仰在世界上九千多种宗教中独一无二的特点。
基督信仰的这种「可译性」也就成为了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等机构,将圣经翻译成世界上多种语言的重要动力,以及无数跨文化宣教士努力的目标与成果。其实,我的高祖父戴德生与几位宣教士和中国信徒,一起在十九世纪60年代也将圣经翻译成宁波人的「乡谈」(我们戴家的传家宝之一就是一本宁波方言的新约圣经)。戴德生的岳父台约尔(Samuel Dyer)也将他传教生涯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将神的圣言翻译成汉语方言并印刷成册。与世界上九千多种宗教中的大多数宗教不同,基督教信仰是可翻译的,因此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具有关联性和转化性。
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让现代的圣经读者充分理解和欣赏圣经(这里特别是指新约)的丰富含义和细微差别,若能带领研究神话语的学生「返回」新约时代,令其掌握新约圣经「乡谈」背后丰富的含义,亦是极为重要(important)和必要的(imperative),并能扩充学习者的知识和深化其对圣经的理解(informative);而《新国际新约神学与释义辞典》这套新约辞典所致力的目标正是在此。经由对不同词语的词源理解,将研究神话语的学生带入新约时代的特定处境或时间点,更能充分地理解新约圣经词语背后的丰富含义和应用。
一个恰当的例子是,保罗在加拉太书6:17提到他身上有「耶稣的印记」。从表面上看,我们可能只想到保罗身上实际存在的伤痕,这是他为了福音的缘故而忍受苦难所留下的疤痕(见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23-27中的描述)。然而,希腊文στίγμα(印记)实际上有另一层意思,描述了在奴隶甚至士兵身上的有形记号(烙印),表明他既是奴隶/士兵,也属于他的主人或他服事的皇帝。关于「印记」一词的条目,《新国际新约神学与释义辞典》继续提供完整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保罗和当时耶稣基督追随者应用该词可能更深一层的见解。
因此,借由《新国际新约神学与释义辞典》对新约圣经时代词语词源所做的努力,让牧师和基督徒握有绝佳的资源工具,得以更充分、深入的地理解新约;同时这也让我们能提供更丰富的「可译性」基督教信仰,进到那些我们想要以「乡谈」来传福音和服事的人当中。无论这套书是印刷成册还是做成电子书,但愿新约圣经的「乡谈」被解开(诗篇119:130),使我们能够更深入且丰富地了解圣经的「乡谈」,并进一步藉你我的「乡谈」更有力地宣讲神的大作为(使徒行传2:11)。
戴继宗
现任中华福音神学研究院院长
点击购买《新国际新约神学与释义辞典》:https://wdbook.com/dp/62431291977729
微读书城官网:https://wdbook.com/
微读书城APP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app
微读书城桌面版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