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一个阴雨连绵、让人伤感的季节。当我们华人在清明节怀念已故亲人时,不得不面对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人人都有一死;不得不思想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四月是一个万物复苏、给人盼望的季节。我们不必沉浸在哀伤中,因为我们还有主,还有复活的盼望。被钉十字架的主耶稣死而复活了,叫凡信祂的将来也必与祂一同复活(参林后4:14)。复活不仅逆转了死亡,更是出埃及运动本身。《新旧出埃及:救赎的圣经神学》(Exodus Old and New: A Biblical Theology of Redemption,以下简称《新旧出埃及》)是著名圣经学者、美国格林维尔长老会神学院(Greenville Presbyterian Theological Seminary)圣经研究教授迈克尔·莫拉莱斯(L. Michael Morales)的重要著作。它以活泼的语言和深刻的洞见向我们阐述神救赎叙事的目标,以及耶稣复活的终极意义。
《新旧出埃及》包含三大部分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圣经中三个主要的出埃及运动:第一部分,历史性的出埃及(2-7章)、第二部分,预言中的第二次出埃及(8-11章)、第三部分,耶稣的新的出埃及(12-14章)。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高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为第三部分作铺垫的。第1章对创世记1-11章作了精辟分析,表明万邦的流亡状态与神创世的目的——神与人同在——背道而驰,需要被逆转。这为接下来要讨论的出埃及运动提供了宏大的背景和目标。
圣经神学的方法
莫拉莱斯以圣经神学的方法诠释出埃及运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强调叙事的连贯性。作者在第一部分花了全书约一半的篇幅对历史性的出埃及进行诠释,涵盖多个重要主题: 对耶和华的认识、屠戮海龙、逾越节羔羊的血、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并将重点落实在死而复活和创造与新创造上。第二部分提出以色列被掳时期先知书中所预言的第二次出埃及有五个要素:耶和华之名的荣耀,一个新的大卫、以利亚为耶和华的降临做预备、圣灵的浇灌、复活,其中复活是核心。第三部分考察新的出埃及,着重解读约翰福音。第12章和13章分别讲述耶稣的两种身份和双重工作:首先,作为献祭牺牲的羔羊,他要为救赎世界而流血舍命;其次,作为荣耀的圣子,他要倾倒赐生命的圣灵,对世界施行再造之工。这样,作者把耶稣的双重工作与神的创造关联起来:通过道成肉身,圣子进入旧创造并成为旧创造的一部分,而旧创造必须与他一同死亡;通过复活,圣子进入新创造并成为新创造的一部分,而新创造要与他一同兴起。(12章)
(2)突出主题发展
本书包含三个核心主题,首先是出埃及的主题。作者视创世记12-22章中亚伯拉罕的叙事为历史上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预示。他主张,亚伯拉罕蒙召离开吾珥去迦南是一次出埃及。不仅如此,亚伯拉罕的人生旅程,从他与神相遇的起点(蒙召出吾珥)到与神相遇的高潮(献以撒),包括他所遭遇的从埃及地和基拉耳的获救都是“出埃及式”的经历。(2章)四百多年之后,他的子孙仿效他离开埃及去神的应许之地。从神学上讲,以色列的被掳归回也是一次出埃及。(道成肉身的耶稣也经历了流亡埃及和从埃及被召出来的过程,但圣子更以十字架为出埃及(离开世界)和上升的途径,回到天父身边。
二是创造的主题。作者将耶和华战胜法老和埃及理解为他征服海龙,并与创造的主题关联。神发出风分开海水,使干地露出来,就像创造时祂分开淹没大地的水。(4章)作者后来又把这个屠龙事件与 伊甸园中与女人的后裔为仇的蛇以及启示录中埋伏以伺机吞吃一个妇人将要生的孩子的龙叙事关联起来。又如,耶稣死后,肋旁被扎,身体的一侧被打开,血和水倾倒出来,创建了教会作他的新妇;恰似神在伊甸园中打开亚当身体的一侧取他的肋骨造女人。
三是复活的主题。作者从埃及的文化、地理位置以及圣经描述埃及所用的语言等方面来说明“埃及代表阴间”这个观念。“进入埃及时使用的动词始终是‘下去’(yarad);离开埃及时使用的动词始终是‘上来’(‘alah)。人‘下到’埃及就如同下到阴间去一样。” (4 章) 藉着逾越节,神的儿子从阴间被救赎出来 。当以色列人走过深海/死亡时,他们作为耶和华的子民复活了。耶稣不仅自己复活了,祂还应许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难得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把这三大主题关联起来,出埃及运动是一种死里复活的运动,复活终结旧创造、开启新创造。
(3)善于在事件之间寻找关联和平行对应关系。作者洞察到亚伯拉罕的生平和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之间的平行对应关系:亚伯拉罕的离开吾珥之旅以他在摩利亚山(锡安山)的献祭为高潮,以色列人的离开埃及之旅以他们在锡安山建造圣殿为高潮,两者都是为了将神的祝福带给万国。(8章)作者甚至在出埃及与崇拜仪式之间洞察到平行对应关系。他主张,在逾越节的拯救中,羔羊的血为以色列人提供赎价和洁净,使他们在西奈山被分别为圣归给神;这一新的关系通过立约宴席得以确认。进入耶和华殿的崇拜礼仪,先有血的洁净仪式,后有全牲的燔祭被分别为圣并焚烧的仪式作为进入神同在的上行路径,最后也以一场交通聚餐结束。
类比的角度
莫拉莱斯将新旧出埃及的领袖作比较。第6章阐明了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作为中保的三个方面:他是以色列人得拯救的先兆,是代表他们与神相遇的先驱;他是耶和华与以色列立约的中间人;他在神面前作以色列的代祷者。作者在第10章又花了相当多笔墨来探讨以赛亚书中所预言的耶和华仆人是谁,并在第11章给予了回答。作为神的儿子和仆人,耶稣带领了一场新的出埃及,完成了以色列的使命。
作者将耶稣的被钉十字架与逾越节这两个事件作比较。耶稣正在逾越节羔羊被宰杀的时刻被钉十架,耶稣的身体不允许在十字架上一直挂到第二天早晨,这也被理解为跟逾越节晚餐所剩下的不可留到次日早晨的定例相呼应(约19:31, 38;出12:19)。另外,约翰福音记录的耶稣十架受刑场景中出现了牛膝草,这与在最初的逾越节之夜用牛膝草将羔羊的血涂在门楣和门框上形成强烈的呼应(约19:29;出12:22)。类比的手法让我们看到救赎事件的延续、发展和突破。一方面,耶稣是神与人的中保;另一方面,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但他代表和救赎的不只是以色列而是全世界。耶稣在其上流血的十字架成了救赎世界的门框。
逆转的进路
莫拉莱斯不仅以圣经神学的方法阐明出埃及运动在人类历史中的发展,而且还以逆转的进路来表明出埃及运动所达成的目标。“踏出伊甸园之门的放逐之路是从生命到死亡……从与神为友到与神疏离的道路。” (1章)出埃及运动正是对这条道路的逆转。
首先是对耶和华的认识。这是整部出埃及史诗所围绕的重大主题 。出埃及记前半部分通过耶和华带领以色列出埃及的壮举,让世人重新认识这位神。耶和华荣耀的自我启示以祂在红海最终战胜埃及全军而达到高潮。(3章)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将父神向我们表明出来。耶稣的新的出埃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神的存有、性情和心意展露在世界面前。
其次是归向神。神从西奈山差遣摩西出去,是为了让他带领成千上万的以色列民回到西奈山神的面前。约翰福音也将圣子呈现为神差遣的那一位。最终,祂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启5:9)。祂复活后赐下圣灵,圣灵引导神的子民与圣子联合,进入新的家庭,使我们有份于神圣的团契。(13章)对耶和华的认识和归向神逆转了流放的双重困境——人类与耶和华神隔绝以及对他完全无知。
莫拉莱斯以圣经神学的方法、类比的角度、逆转的进路,为我们解读出埃及运动。过去,神在巡行击杀埃及人时,看见以色列家门框上的血,就越过那门,不击杀他们;如今,祂因耶稣弥赛亚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赦免祂新约子民的罪,因他的名得生命。耶稣的复活逆转了死亡,祂的新的出埃及运动逆转了人类背离神的流亡运动。耶稣的十字架成了救赎世界的门框,成了生命树。 “万邦是神在历史中救赎行动的目标,而以色列是神达成救赎行动的工具。“(1章) 神藉祂儿子耶稣弥赛亚成就了这个目标。
莫拉莱斯在本书中常常从词语开始解经,阐述深刻的神学洞见,展现了他扎实的解经功底和深厚的神学功底。他的文笔充满活力、他的思想极具启发性。愿本书帮助你更多明白神的救恩,更深认识神,更多经历属灵生命的转变,并且心意更新而变化,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加入到耶稣的新的出埃及运动中, 带领人归向神。
作者: 伊萨
《新旧出埃及》(繁体书) 打折优惠中,点击购买:https://wdbook.com/dp/80797104599041
微读书城官网:https://wdbook.com/
微读书城APP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app
微读书城桌面版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