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如何阅读圣经:读经艺术13课》第一章
我们不时会听见信徒颇为激动地说:「不需要解释圣经,只要去读,然后照著做就对了。」通常这种言论反映出平信徒对「专业人士」——学者、牧师、教师、主日学老师——无声的抗议,因为这些人似乎藉著「解释经文」,把圣经从普通人手中硬生生抢走,于是平信徒用这种说法,强调圣经不是一本艰深晦涩的书。「毕竟,」他们主张:「就算只有半个头脑,也读得懂圣经。问题是,太多讲道和教导圣经的人喜欢到处钻研,搞到面目全非。我们自己读起来很清楚明白的,被他们一解释,反而模糊不清了。」
这种抗议很有道理。我们赞成基督徒应该学习自己阅读圣经、信而遵行。尤其赞成,只要阅读和研究的方法合宜,圣经不必变成一本艰涩隐晦的天书。我们甚至相信,大家面对圣经,最严重的问题不是缺乏认识,而是懂的太多!举例来说,「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二14),像这样的经文,问题不在于了解意思,而在于顺服,也就是要照著去做。
我们也同意,讲道的人和教师们经常喜欢不看大局就先往细处钻研,结果反而蒙蔽了显而易见的含义。让我们开宗明义地说——往后也会不断重申:解释圣经,目标不是独树一格,不是致力挖掘别人前所未见的义理。
解释圣经如果旨在独特,或以「独到见解」取胜,根源往往是骄傲(想要比所有人更聪明)、对属灵生命有所误解(以为圣经充满深藏不露的真理,等待灵觉敏锐、眼光独到的人去挖掘),或者顽固不化的偏执(坚决支持某一种神学偏见,即使碰到与该偏见抵触的经文也不为所动)。独一无二的「一家之言」往往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因为头一次听到,有时也会觉得独特,但解释圣经的目标确实不在于追求独特。
良好的解经,目标是简单明了,掌握「经文显而易见的含义」,也就是作者原本想传达的意思。读者做这工作,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有见识的常识」。解释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合情合理」。正确的解释,既让理智舒畅,也给情感激励。
但如果解经只在于掌握显而易见的含义,为什么还需要特别的解释呢——何不「读就好了」?显而易见的含义,不是读了就可以获得了吗?从某方面来说,是的。但更精确地说,这样的论调既天真无知,又不切实际。原因在于两方面:读者的特质与圣经的特质。
读者身为解释圣经的人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解释圣经,第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不论我们是否喜欢,人阅读圣经时,一定也在解释圣经。只不过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明白所读的内容,也常以为自己的理解和圣灵的意思或者该经卷作者的原意相同。然而,人无可避免,总是带著许多包袱进入阅读的经文中:自己的心性、经验、文化,以及对文字、观念的既定认知。有时候这些包袱(当然是无心的)会让我们走偏,或者读出许多不符合原意的想法。
正因如此,经过历世历代欧美基督教文学艺术象征的洗礼,大多数人一听到「十字架」这个字眼,脑中自动想到的是罗马人的十字架(†),但耶稣被钉的十字架几乎不可能是这种形状,应该是个T字型。此外,大部分新教徒、天主教徒,读到教会聚集敬拜的经文,眼前会自动浮现出一群人坐在一栋建筑里面,像现代教堂那样放了一排排的长椅。又例如,当保罗说:「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十三14),在英语系文化中,大多数人很容易以为「肉体」(flesh)指的是「身体」(body),因而认为保罗是在讲身体的各种「胃口」。
但保罗使用「肉体」这个字时,很少是指身体。尤其此处,几乎可以断定并不是指身体。保罗用这个字眼大多是指灵性的痼疾。有时被称为「罪性」,意思是指「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习性。像这样,尽管读者无意,却总是边读边做解释,而且很不幸,常常解释错误。
此外,必须更进一步指出:只要读的是翻译的圣经,就跟解经的问题难脱瓜葛。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必要的)解释。不管是哪一种译本,对读者而言虽然是一个「起点」,但译本的本身其实已经是某种学术研究的「结果」。译者经常需要针对文意做出选择,而他们的选择势必影响你的理解。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优秀的译者会把这个问题纳入考虑。但那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譬如,罗马书十三章14节,我们应该按照保罗所使用的字眼直译为「肉体」(如《英皇钦定译本》、《新国际译本》、《新修订标准译本》、《新美国标准圣经》、《英文标准译本》等;编按:详参本书「圣经译本缩略语表」),再让解经家告诉我们这里的「肉体」并不是指「身体」吗?还是应该「帮忙」读者,翻成「罪性」(《新国际译本》一九八四年版、《佳音圣经》、《新普及译本》等),或「紊乱的自然倾向」(《新耶路撒冷圣经》),因为这样才更符合保罗这话的意思?下一章会更详细探讨这个问题。现在且让我们点出这个事实就够了:翻译本身已经牵涉到对经文的解释。
解经的必要,从另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可见一斑:今日的教会放眼望去,显然不是所有「显而易见的含义」对所有人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今天仍有不少信徒根据哥林多前书十四章34~35节,主张女人在教会应该保持沉默,而罔顾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3节的反证。与此同时,虽然「女人在会中要闭口不言」的上下文中,也提到方言和先知预言的正当性,上述那些人却往往拒绝承认。反过来,许多人根据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16节,肯定女性与男性一样应该祷告、说预言,但他们通常又否认女性必须蒙头(不论以什么形式)。对某些人而言,按照圣经「显而易见的教导」,信徒受洗就是浸在水中;另一些人则坚信自己有办法证明圣经支持婴儿洗礼。不论是「永恒的保障」或是「有可能失去救恩」,在今天的教会里都有人传讲,只不过从来不会是同一个人传讲!两种对立的论点,在各自的拥护者眼中,都是经文「显而易见」的含义。就连本书的两位作者,针对某些经文,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含义,都有歧见。大家读的其实是同一本圣经,也都努力想要遵行经文「显而易见」的含义。
除了信徒之间会出现这些歧异,各式各样怪诞的想法也在教会外四处流传。异端通常很容易辨识,因为除了圣经,他们还高举另一部权威经典;但也不尽然。只是每一种异端总如出一辙:断章取义,曲解圣经。各种匪夷所思的异端都宣称自己的谬论或歪风有圣经「根据」,从耶和华见证人的亚流主义(Arianism,否认基督的神性)、摩门教为死人施洗,到阿帕拉契山教派(Appalachian)的耍蛇仪式(snake handling),莫不如此。
拥护正统神学的信徒当中,也有不少奇特的观念能取得一席之地,自成派系。譬如所谓成功神学,就在美洲的新教徒,尤其是灵恩派当中,如火如荼地蔓延。「福音」就是「神要使你在钱财、物资方面兴盛发达!这就是祂的旨意」。某位作者倡议这种「福音」,在书一开头论述圣经中这种「显而易见」的主张,强调他全书都把神的话语放在首要的地位。他说,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认为圣经说了什么,而是它真正说了什么。他追求的是圣经「显而易见的含义」。作者引用的经文根据,包括「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约叁2)。但细究起来,这段经文其实与财务的兴盛毫无关联。不禁让人纳闷,他所谓「显而易见的含义」究竟是指什么?另一个例子是年轻财主的故事(可十17~22)。作者把经文显而易见的含义引申成相反的意思,还说这是「出于圣灵」的诠释。我们实在有理由怀疑,作者是否真的致力撷取经文显而易见的原意;或许他所谓「显而易见」的文意,只是这类作者为了支撑自己钟爱的观念而望文生义。
教会内外固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学界也众说纷纭——而这些人原本应该是深谙「个中原理」的专家,也难怪有些人干脆主张不用解释圣经,读就好了。但是如前文所述,这个观念并不正确。要对付不良的解经,药方不是不用解经,而是好的解经——根据常理常识解经。
本书两位作者并不妄想,只要所有人遵照我们指导的原则去读经、解经,都会找到同样「显而易见」的解释——我们的解释!我们盼望的,是提升读者的能力,敏锐觉察每一种文体会有哪些固有的课题,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何做出合乎常理的判断。尤其盼望使读者有能力区分好的解经与不良的解经——同时也知道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圣经经文的本质
解经的必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圣经经文的本质。历世历代教会对于圣经的理解与对基督的理解是一致的——圣经既有人性,也有神性。「圣经是神的话透过时空中人的言语来述说。」圣经有这双重的特性,使我们必须担负起解经的任务。
因为圣经是神的信息,有永恒的效用,对所有的人说话,不分世代、不分文化。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所以我们必须聆听——并且遵行。但因神选择透过历史中人的言语来讲述,因此圣经中每一卷书都有特殊的历史元素。每一份文献都受到写作时所用的语言、时代和文化等条件限制(某些案例,在写作成书之前,也受到口传历史的影响)。圣经既永远适用,又有特定历史元素,两者之间产生张力,使解经成为必要的工作。
当然,有些人相信圣经只是一部人类的著作,内容全是历史上某些人的言论。对这些人而言,解释的工作只局限于对过去历史的探究。他们读圣经,就像读西塞罗(Cicero)或米尔顿(Milton)的作品,感兴趣的是犹太人、耶稣或者初代教会的宗教观,纯粹是历史研究。作者写的时候,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对神有什么想法?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认知?
另外有些人只从永恒意义这个方面思想圣经。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所以他们倾向认定圣经汇集了各种道德教训和命令,要人相信、遵行——尽管人免不了总是从中挑三拣四,爱做的才做。例如,有些基督徒根据申命记二十二章5节(「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主张女性不应该穿长裤、短裤,因为那是男人的装扮。但同样这批人却很少按字面意思来解释这张清单中的其他命令,包括要在自家屋顶安装栏杆(8节)、不可把两样种子种在葡萄园里(9节),以及要在外衣四围做䍁子(12节)。
圣经并不只是一套主张和命令,不是「神主席语录」,好像祂从天上俯视,告诉人:「嘿,下面那些人,好好记住这些真理。第一条,除了我以外,没有别的神。第二条,我创造了万物,包括人。」诸如此类,一直到第七千七百七十七条法规,第七百七十七条细则。
当然,圣经中确实有道德规范。这些法则是真实而正确的(虽然不尽然是法条的形式)。圣经如果是那样一本法规专书,确实会让我们很多事都更好办一点。但幸好,神没有采用那种方式对我们说话,而是选择透过人类历史上的特定环境和事件来讲述祂永恒的真理。这让我们充满盼望。正因神选择在人类的真实历史处境中对人说话,所以我们可以壮胆,相信同样的话也可以一次又一次在「现实」的时空中对我们说话,就像教会历史上一贯都是如此。
圣经有属人的一面,这件事大大激励我们,但同时也成为我们的挑战,构成我们必须解释圣经的原因。这方面有两点需要说明:
一、关于圣经属人的这一面,最重要的就是:神选择采用各式各样不同的沟通方式,来向各种处境不同的人说话,包括:历史叙事、家谱、编年史、各种律法、各种诗歌体、箴言、先知预言、谜语、戏剧、略传、比喻、书信、讲道、天启文学。
为了妥善解释经文「当初」的原意,读者不只需要了解适用于全本圣经的某些通则,还必须学习分别适用于上述每一种文体的特别规则。神如何透过经文赐下神圣的话语、如何从中汲取「此时此境」祂要传达的意思,其中原则可能会按文体而有所不同。譬如,诗篇这种文体通常是作者对神说话。作为神赐给我们的话,诗篇如何发挥作用?可能某些诗篇跟其他诗篇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所有诗篇又都与「律法书」有所不同——律法书的内容,对象通常是某些文化处境中早已作古的人。这些「律法」如何对我们说话?与不分环境永远有效的「道德法则」有何不同?这类问题正是圣经的双重特性加诸读者身上的。
二、神的话透过真实的人物述说。他们身处各种不同环境,横跨一千五百年的时间,所表达的内容是用这些人的语汇,而他们的表达模式又受其时代背景的制约。也就是说,神赐给我们的话,首先是赐给他们的话。他们要听见,势必是透过当时的环境、事件,用他们能懂的语言。我们的问题在于已经和他们相隔甚远,不仅是时间,思想观念方面也常常如此。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解释圣经。神的话说,女人不能穿男人的衣服、大家应该在房顶四围建造栏杆,要知道这些经文究竟在对我们说什么,首先必须知道经文在对原本的听众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因此,解释圣经的工作牵涉到两个层面。首先,读者要听到原始听众所听到的;我们必须致力了解彼时彼境神对他们说什么(解经〔exegesis〕)。其次,我们必须学习聆听,同样的话此时此境是何含义(释经〔hermeneutics〕)。
作者:戈登.费依(Gordon D. Fee)、
道格拉斯‧史都华(Douglas Stuart)
《如何阅读圣经:读经艺术13课》3.5折优惠中(繁体书),点击购买:https://wdbook.com/dp/61724518547457
更多学习读圣经的书籍正在优惠中,点击查看详情:https://wdbook.com/activity/77903874240513
微读书城官网:https://wdbook.com/
微读书城APP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app
微读书城桌面版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