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界限得自由:过犹不及全新增订译本》的作者是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 和]约翰·汤森德(John Townsend)。本书曾获得过美国“ECPA金钟畅销百万书奖”,是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本书结构精妙,画面感很强。开篇就呈现一位中年妇女被人际关系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日常状态。
母亲突然来访,她其实又要上班又要忙孩子,非常累,但她觉得必须热情款待,如果拒绝,会让寡居独身多年的母亲难过万分,而且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闺蜜打电话找她诉苦,她其实已经发觉闺蜜频繁打扰,只是将她当作情绪垃圾桶,却但她觉得自己必须耐心倾听,因为拒绝会让闺蜜很伤心,而且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上司让她帮忙修改报告,这本不是她分内之事,但她不懂得说不,于是答应帮忙;
教会负责人让她帮忙参与退修会服务,她其实不想服侍,只想安静与神独处,但她但她不懂得说不,于是答应帮忙。
丈夫下班回家躺平,宁可看球赛,却不做家务,她觉得应该多体谅对方一些,于是答应;
儿子在班里不愿意遵守规则和限制,导致辅导老师叫家长去训话;雪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女儿不愿跟她亲近,习惯把自己藏在房间里;雪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更大的问题是,身为一个基督徒,她很清楚圣经中爱人、助人的教导,所以每当她心里有抵触、拒绝等情绪时,就开始充满负罪感;心里常常有一个声音出现:我太自私了,我太无情无义了。我老是把自己摆在别人前面。主啊,请帮助我能真心愿意帮助露易丝,也不要总是只想到自己。要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
她早就学会对这个声言听计从,一如她向来对自己的母亲、闺蜜、上司(也许,还有上帝)的言听计从。
这种的故事,是否也在你身上发生过?
如果有,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树立你的人际心理界限。
不少人受传统观念或宗教影响,认为立界线是缺乏爱心的表现,不讨上帝的喜悦;所以,TA心里的第二个声音,频繁出现,进行自我定罪。
作者提出了7大错误迷思:
比如,如果设立界限就是自私的人;界限是不顺服的征兆;立界限会受伤;立界限是生气的象征;界限会自断后路;
作者也呈现了4种有界线问题的人格类型:
顺从者:觉得罪疚,被他人控制,无法设立界限。控制者:以侵略或操控的方式,侵犯他人的界限。冷漠者:设定界限保持距离,避免爱的责任。逃避者:设定界限保持距离,拒绝他人的关心。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属于哪一种?
作者认为,人生中有两个时期,特别需要注重界线的发展,第一个是少年期。这一段困惑时期,知道什么时候向人说好,说不,以及可以对谁说,更是学习的重心。第二个是青春期,就是孩子离开家或大学,开始工作或结婚之时。在这阶段的青年人会有失去秩序或规范的感觉。这时期常常更需要学习设立好界线。
孩子愈早学习一些好的界线,以后TA在人际关系上经历的混乱就愈少。如果两个时期都有严重的界线问题,成年以后的岁月就会很难过了;由此可见,我们出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的原生家庭本身就有问题。
但很多人抗拒立界限,因为深深的愧疚感,害怕违背萦绕在他们脑海中的“内在父母”。有几个步骤可以帮忙你避免这种愧疚,可是,你必须先有个体认识,即:愧疚感是你自己问题。很多没有界线的人常常抱怨说:“是‘某某人’在我说不的时候让我感到愧疚!”,好像别人真有什么力量可以控制他们似的。其实没有人有能力“使你感到愧疚的”。
如何评估自己的界限发展程度?作者提出了从阶段1到阶段10的历程。
一旦你开始发展界线,其中的征兆之一,就是你对生命中某些微妙或是没那么微妙的事情,开始觉得不满、挫折,甚至愤怒。正如雷达侦测到了外来的飞弹,你的愤怒则是提醒你界线已被入侵。
一个人被侵犯、操纵或是控制,却无法生气,其实是种能力的欠缺。他们没有“警示灯”来提醒他们,界线出了问题。在正常的状态下,当你遭受攻击,警示灯都应该很快地会响起,发挥警戒的功能。
一般来说,没有能力生气是个征兆,指出我们因为害怕与人有别而不敢说真话。我们担心一旦说了真话,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开心,就会破坏这份关系。
学习界线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有自由,能够保护、滋养和发展上帝赐给我们、要我们好好照料的生命。设定界线是成熟、主动、具开创性的行为,能让我们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最后,作者撰写不同篇章,根据实际案例提出了界限系列的几个睿智建议。
第一、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首先,自己需要有界限,财务上,不要啃老;情感上,不要依赖;生活上,尽量不要太久住在一起;自己不做妈宝男,娇娇女;其实,如果父母是界限感极弱的人,总是想干涉和掌控你的生活,你要有勇气说不。再次,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失和,拉你做情绪配偶,把情绪垃圾抛给你,需警惕这种代际间“三角关系”。
很多中国年轻小家庭的女性没有和原生家庭保持界限—-尤其在生儿育女的事情上,生了孩子,要么请保姆,要么自己带,别让老人给你帮忙,他们也渴望有他们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果做不到自食其力,就不要轻易被配偶PUA被周围人群PUA被传统观念PUA,盲目贡献子宫当生育机器。人年轻的时候,容易傻,蠢,天真,盲信,对自己被PUA不在意,对人际界限不重视,让老人来带孩子,表面看着三代同堂天伦之乐,实际上可能婆媳不和翁婿不和一堆家庭矛盾明起暗涌,你有怨言,老人也有怨言,又沟通不畅,何苦?这样的案例现实中太多了。
第二、和配偶划清心理界限。身体上,言语上,情绪上,空间上,财务上,都需要清楚自己的底线。比如,身体上,如果不想有性关系,不要勉强自己三从四德,学会说不;言语上,管住舌头,彼此尊重,不要被对方的贬低和否定而洗脑;情绪上需要直面冲突,而非回避冲突;财务上要独立,有自己的积蓄,更不为对方的过度消费买单;空间上要给自己也给对方独处的时光。这一点上中国家庭的女性尤其需要学习。
第三、和孩子划清心理界限。孩子从小就必须能够尊重父母、手足、朋友的界线;此外,界线是分季节性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后,青春期,让孩子得到适合他们年龄层的界线训练,非常重要;另外,教导孩子了解与体验他们自己的需要,他们的人生将有真正的优势,会懂得照顾与防卫自己,不会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让自己精疲力竭。
第四、和朋友划清心理界限。大部分的友谊都没有外来的承诺,或者责任的束缚。关系说断就断,彼此在生活中没有留下任何雪泥鸿爪。所以,一切的承诺都必须以爱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先被爱了,才会有承诺和心甘情愿的决定——秩序不要弄反。
第五、和自己划清界限——学习管理自己的时间、工作、欲望、身体。学会自我克制,延迟满足。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界限十律,包括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等。
不过,要拥有成熟的心理界线,内心的基石需要非常牢固,这个基石就是自我定位,知道我是谁,我又不是谁,我喜欢什么,我厌恶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只有这个时候,我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可以自由地说“好”或者自由地说“不”。
你的生活失控了吗?别人老是占你的便宜吗?你很难向别人说“不”吗?你因为上帝没有回应你的祷告而失望吗?人们常常专注在要有爱心、避免自私自利,却忘记自己的有限和界线。他们往往会问:“对别人设界线不是很自私吗?”,“我要怎么回答那些需要我爱心、精力、金钱帮助的人呢?”为什么设立界线会让我感到愧疚或恐惧?”“我可以在设限后仍是个有爱心的人吗?
如果你也对上述问题一筹莫展,甚至筋疲力尽,那么,不妨细读此书,也许你将重塑一种有自尊、自爱、自律、自由的生活。
作者:喻书琴
本篇文章版权归微读书城所有,转发请标明出处。
《立界限得自由》3.5折优惠中,点击购买:https://wdbook.com/dp/54155517657089
点击了解更多界限系列打折书籍:https://wdbook.com/activity/66216441708545
微读书城官网:https://wdbook.com/
微读书城APP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app
微读书城桌面版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