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刚开始操练灵修的时候,就接受了一种教导:圣经是神写给我们个人的情书;后来操练讲道的时候,将圣经当作是神写给我们这代人的书信。既然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启1:8),我们相信圣经中启示的话语是写给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因此也是写给我们现代人的。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个时代的观念,比如物理学、生物学或地质学的知识去解读圣经,好让我们站在现代处境下更好地理解经文?有不少人认为,从知识积累的角度看,我们现代人相比古代人来说站在更优势的地位,可以让我们读懂更多圣经中隐藏的信息,破解经文中不被古人所了解的密码。
读《被遗忘的创世记:找回创造故事的真正力量》(The Lost World of Genesis One:Ancient Cosmology and the Origins Debate)却带给我们不同的看法。本书作者强调:“旧约确实对我们说话,它的确是为了我们和全人类而写的。但它不是直接写给我们的,而是写给以色列人的。”(导论)要读懂圣经,比如说创世记第一章,我们就需要回到经文写作时代所用的希伯来语、及其所承载的古代近东文化与世界观,我们才有可能了解经文作者要传递的字面意思。
这意味着在解经上,相对这种古代近东文化来说,科学主导的现代文化并不具有优势甚至平等的地位。写作创世记用的希伯来文及其文化含义,相对于现代文化及其文字对它的理解,显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源于经文作者作为承受启示者是无可替代的,“人类作者受到神的启示,具有权威性,因此我们不能为了现代思维而断然抛弃他们。一直以来,神都是透过人类作者来传达祂的讯息。”(命题11)
回到古代近东的文化背景来看创世记第一章,本书作者认为,它更像是一篇圣殿文学作品,表达的“是古代宇宙论”,而非某种历史档案。由此引出本书的“功能起源观”:“当我们按照经文的古代背景来阅读时,我们会发现,经文关心的重点,是讨论神如何赋予世界秩序,而不是祂如何创造物质宇宙。”(中文版序)
本书以十八个命题来阐述上述论点,分为两个部分:第1至12章(命题1-12),主要围绕创世记第一章阐述了功能起源观;第13至18章(命题13-18),讨论这种功能起源观对演化论和智慧设计论的影响,以及公共教育中的政策问题。
本书作者华尔顿(John H. Walton),作为惠顿学院旧约教授,以其对古代近东文化、及现代神学议题的熟悉,透过其深入浅出的论述,让本书的论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
《被遗忘的创世记》对创世记一章的解释带来一个新的进路:神七天创造的描述关注的是宇宙秩序与功能的起源,而不主要关注构成宇宙之物质的起源。“创世记第一章不是对物质起源的描述。……本书所要问的……是一个圣经问题:我们在创世记第一章中找到了什么样的起源叙述?”(命题3)
我们以往在创世记一章看到的都是物质起源的叙述。比如说,创造的第一天,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1:3),这被理解为神在第一天创造了光这种物质。然而本书从秩序或功能角度来解释,神既然称光为昼,称暗为夜,而划分出晚上与早晨(创1:5),那么照着这里光指的是有光的时段,把这理解延伸到第3节,“我们必须将第3节译为:‘神说:要有一段有光的时间。’ ”(命题5) 所
以神第一天所创造的不是光,而是时间。昼与夜的时段轮替,构成人所生活之宇宙秩序的基础。
照着这种功能解释的思路,第二天神所造的并非是“空气”(原意指可以挡住天上水的固态穹窿),第三天神所造的也并非是“旱地”;而是分别划分出相关的秩序:“第二天划分了宇宙空间,而第三天也划分了地表空间。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分开’这个关键的创造行动,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命题5)这样,前三天中所创造的时间、天空和食物,就成为神创造这个世界、为人的生命能够存在于其中,所预备的三样最为重要的基础。
后三天神创造的描述,可以理解为是在上述划分出来的领域中任命了功能的执行者。第四天,神造(本书译为“做”)了两个“大光”来分别执行昼与夜的轮替;第五天,神将大鱼及飞鸟分别放入水中与空中;第六天,神将各种动物,特别是照着他形象所造的人,放在陆地上。这里人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所承受的上帝形象:“神的形像可以代表、蕴含许多意义,而其中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神将人类放在世界中,授予他们与神类似的角色(功能)。”(命题6)
虽然在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也以“划分”及“安置”来分别解释前三天与后三天创造的特点,但本书这种“功能起源观”对创世记第一章的解释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解释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神透过创造带入这种秩序与功能之前, “宇宙可说是没有功能的,因此并不存在。然而,宇宙的物质阶段可能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命题10)
这在神学上给我们提出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如何理解创造论中神是从“无中创造”(无中生有)这个基本前提?本书作者华尔顿充分意识到这个神学问题带来的挑战,他从两个方面回应了这个问题。首先,虽然这里没有直接谈及神对物质的创造,但“我坚信,神完全是创造物质的那一位,事实上,物质的创造在某个时间点必定涉及‘无中生有’。”(命题3)
其次,作者认为,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定义“有”或“存在”?因着神的创造,这个宇宙得以存在,这个表述对于古代近东文化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注意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古代人有多么不同:我们往往把宇宙看作一台机器,并争论是否有人在操作它;但古代世界的人更倾向把宇宙看成一个公司和国。……我们用物质的方式定义存在,而这只是定义存在的方式之一,古代世界对存在的定义和我们并不相同。古代人认为,存在的定义就是在一个有秩序的系统中执行功能。”(命题2)
三、
如果从“公司”的比喻来理解“存在”的含义,那么单有公司所租用的场地、办公室的桌椅、甚至电脑及雇员的存在,并不能让那些想要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人认为这个公司就已经存在。公司的存在取决于其是否开始运营,而运营的重要前提是其法人身份的确定,以及法人代表的就职。“工头已经就位,工厂现在已经准备好运作了。但是,在公司开始运作之前,老板要抵达并搬进他的办公室。”(命题6)
这就带出本书论述的重点:神创造的这个宇宙其实是一所圣殿,一所他要安息其中,并且与按他形象所造的人共居其中的圣殿。这就赋予创世记第七天关于神的安息的描述以十分重要的含义。
我们现代人理解安息,差不多就是停下来休息。但本书认为,这不是古代近东人所理解的意思。当神进入到他所创造的圣殿中,“当神在圣殿里安息时,这表示祂正在指挥。祂登上宝座,承担了祂应有的地位和角色。” (命题7)第七天神的安息所表达出来的,更象是神在他的圣殿中登基作王的景象。因着神在他宝座上的就位,这个宇宙开始稳定有序地发挥功用。
四、
对于我们这些只知道物质创造论的人来说,本书的结论及其论述确实十分新颖,有吸引力。其中的观点难道就是书名中所说“被遗忘的创世记”吗?生活于现代的人,早已习惯用物质创造的视角来看创世记。其实,不只是生活在科技时代的人们关注物质与能量,“在新约时代,人们对物质方面的兴趣已经越来越浓厚,因此经文也更有可能关注到物质问题。”(命题10)
我们努力回到古代近东文化,从这封写给那个时代以色列人的书信来认识这位作为创造者的神,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科技时代的人来说,意义何在呢?这是本书第二部分要处理的问题。简言之,就是提醒我们今天生活在科技时代的人,不要从科技层面去解读圣经,从而落入到无穷无尽的争论中(比如地球年龄的争论);而是在古代近东文化背景来理解经文原义的基础上,进到目的论这个神学层面,看到神的创造及其他所创造的世界都是有目的的:“圣经的起源观与现代科学的起源观,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圣经的观点完全是目的论的:神在各个方面都参与了创造。祂的创造是有意图的,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目标。”(命题13)
虽然从物质导向的世界观转变为功能导向的世界观,对我们这时代的人来说还有些艰难,但本书就创世记一章所展现的功能起源论的诠释还是十分有吸引力,给我们一些亮光,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有关创造论及世界观的许多神学问题。
作者:Ian Sun
本篇文章的版权归微读书城所有,转发请标明出处。
微读书城官网:https://wdbook.com/
微读书城APP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app
微读书城桌面版下载链接:https://wdbook.com/web